發布時間:2025年10月13日 12:31
12月5日,中國足協的財務顧問普華永道公布了2016年賽季中甲和中超俱樂部的財務狀況,整個賽季中超各隊總共虧損了40億元,中超在門票銷售和球員交易方面與五大聯賽相比的差距,讓人感到非常震驚。
當日舉行的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財務風險防范國際會議,普華永道公布了2016賽季俱樂部財務狀況,中超俱樂部總收入達70.82億元,平均每家收入4.43億元24直播網,總成本為110.14億元,平均每家成本6.88億元。這項統計揭示兩個關鍵內容,首先,中超聯賽整體資金投入經歷了顯著增長,從2012年的25億元逐步攀升,2013年達到30億元,2015年增至40億元,最終在2017年飆升至70億元,這種迅猛的上升趨勢導致部分傳統勁旅難以適應,逐漸落后于人,其次,資金實力最強的俱樂部與最弱的俱樂部之間,差距高達38倍。財富分配極不均衡,導致中超聯賽內部實力差距顯著,無法達到英超那種任何兩支球隊都具備對抗價值的激烈程度,第二年的收入與支出相差高達四十億元,這意味著2016賽季,各家俱樂部合計虧損接近四百萬元人民幣,這一數字公布后,那些原本期望在中超賽場以較少資金獲取回報的投資人基本可以打消這個想法了。
各俱樂部遞交的財務材料表明,中超各隊的資金來源構成如下:商業合作占總額的百分之六十四,比賽收益占百分之十四,球員轉會占百分之十一,公共財政支持占百分之六,觀賽者購票所得占百分之三,其他渠道進賬占百分之二。與德甲和法甲等發展成熟的聯賽對比,后者的商業合作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偏低,現場觀眾購票收入比中超高出四五倍,賽事運營產生的收益也顯著超出中超水平。這反映出中超的觀眾入場人數和電視觀眾規模依然有限,親臨賽場觀看比賽的球迷數量仍然偏少,聯賽的社會影響力還有很大的提升潛力。
人工成本在費用構成中占比最大,達到67%,球員資產攤銷費用占18%,青訓投入占5%,管理費用占3%,比賽運營費用占1%。中超2016賽季總投入達110億元,其中93.5億元用于成年球員和主教練,16支球隊在青少年培養上的費用僅有5.5億元,足協多次強調各俱樂部每年青訓開支不得低于全年預算的15%,但多數俱樂部未能達標。引進經驗豐富的隊員,簽約有名的國外球員和著名的外國教練,只顧眼前的興盛,卻不愿意加大投入來鞏固俱樂部的長遠根基。每年虧損四十億的情況下,這些富有的人還能支撐多久?面對這些數字,負責人是否應該認真思考一下了!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