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年10月23日 19:29
這句在足球世界里流傳的名言,表明胸前的名字始終比背后的名字更具決定性意義,具體展現為個人也就是背后的球衣名,絕對不應當超越集體以及球隊即胸前的隊徽,盡管此處講的是胸前的隊徽,然而另一個位于胸前的物件同樣不容忽視,那便是胸前球衣廣告。
根據英超聯盟于2014年所公布的數據所示,英超20強胸前廣告的年平均受益是1300萬英鎊,其中最高的曼聯多達3500萬英鎊。那么3500萬英鎊究竟是怎樣的概念呢?“紅魔”單純倚靠出售胸前廣告這一項目就已然逼近了2014年中超所有球隊總收入的將近20%!
在歐美那些足球發達的國家,廣告是存在的,特別是球衣胸前廣告所帶來的收入,一直以來都是俱樂部年度總營收里的主要部分,大概占據到20%至25%,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所以胸前廣告一直都被稱作是“球隊胸前的臉面” 。
和中超對比,位于16強胸前的臉面卻不甚光鮮,除少數俱樂部如廣州恒大、北京國安、長春亞泰、杭州綠城等胸前廣告位成功售出外,多數球隊采取“內部消化”模式,比如山東魯能胸前是魯能電力廣告語,其它好多球隊直接印上主贊助商名字或產品,即便少數挖掘出胸前臉面價值的俱樂部,實際受益也不高,杭州綠城獲東芝胸前冠名每年約得1000萬人民幣回報,長春亞泰獲長春銀行胸前冠名僅賣出800萬人民幣“白菜價”,更多情況下,中超球隊胸前廣告位更如無奈回收站而非藏金洞。
當然也存在例外情況,是廣州恒大。依據恒大官方所透露的信息,自去年起始,球隊便把胸前廣告位以超過1億人民幣的價格售賣予了東風日產,在本賽季,恒大更是為推廣自身產品,做出了豪擲1000萬元人民幣回購一場亞冠比賽胸前廣告位的驚人舉動。暫且不說這些數字是否精準、可靠,恒大的行為是否存在自我炒作的嫌疑,不過至少能夠表明,對于有著“中超霸主”“亞冠冠軍”光環的恒大這樣的球隊而言,對于外界還是具備相當大吸引力的,

然而在恒大范圍以外,真正憑借自身的胸前臉部觸及到“體育產業”入門標準的球隊實在太過稀少稀缺。探尋其緣由,一方面是整個社會對于足球市場、中超賽事周邊市場的價值尚未予以認可贊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中超球隊欠缺有效的營銷方式手段。
針對前一點,《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有所涉及,《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也有所涉及,應該會逐步改善,關鍵還是俱樂部自身的態度,是否真的能像運營企業那樣運營俱樂部,而不僅僅將俱樂部作為總集團麾下一個部門,一個沒有能力賺錢的部門。
2014年,中超整體總盈利近乎20億人民幣,可是,真正達成盈利的俱樂部僅僅只有包含恒大、富力等此類的為數不多的幾家,怎樣盈利呢,那就從胸前的臉面著手開展,和更多與俱樂部追求相近、氣質相符的企業攜手合作,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點、更寬泛一點,而并非只為了胸前而單純設置胸前廣告那樣簡單,只是為了臉面而盲目追求臉面,直至最后,卻還是砸掉了自身的招牌。
(林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