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年10月26日 15:07
前國腳孫繼海一句“蘇超也就只能帶動文旅”,瞬間點燃網友怒火。這話聽著像評價,實則透著股居高臨下的傲慢。
仿佛在說:你們老百姓自嗨歸自嗨,別真當自己踢的是足球。

可問題是,當職業足球爛到根子里,一個能讓6萬人冒雨看球的業余聯賽,憑什么被輕視?
蘇超是什么?
是江蘇13個城市的草根球隊,是工人、教師、小店主脫下工裝換上球衣,是父老鄉親扛著旗幟滿場吶喊。它沒有億元投入,沒有歸化球員,卻創造了中國足壇最真實的奇跡:場均2.7萬人現場觀賽,半決賽6.1萬人爆滿奧體,線上直播超17億人次。

這哪是“文旅”?這是被壓抑太久的熱愛在噴發。
反觀我們的職業足球呢?
中超票價不低,安保嚴密,媒體鋪天蓋地,結果呢?很多場次觀眾寥寥,球員跑動距離墊底,比賽沉悶得像上班打卡。曾經的“金元足球”燒了上千億,換來的是欠薪、解散、降級。

國足更不用提,輸越南、輸敘利亞、輸得連口號都喊不出來了。成績爛,態度差,還動不動搞“集訓封閉管理”,生怕球迷看見真相。
就在這種背景下,孫繼海跳出來說:“蘇超也就只能帶動文旅。”

可笑嗎?不是可笑,是心寒。
當職業足球什么都帶不動,只剩蘇超還能讓萬人空巷,你卻說它“只能”帶動文旅?那請問,職業足球帶動了什么?帶動了資本跑路?帶動了球迷心死?帶動了全國笑話?
更諷刺的是,孫繼海自己也承認:國足成績差、比賽難看,但球迷還愿意去現場,很“感動”。

可他沒問一句:為什么球迷不去看職業聯賽,卻愿意為一場業余比賽冒雨守到終場?
因為蘇超有熱血,有拼搶,有歸屬感。而職業聯賽,只剩功利和敷衍。
他說蘇超是“群眾體育”,職業足球是“競技體育”,兩者不一樣。這話沒錯,但錯在割裂。健康的足球生態,本該是草根與職業上下貫通。
英超為什么強?不只是豪門有錢,更是因為低級別聯賽、業余杯賽、校園足球層層銜接。足總杯常有“弱隊掀翻豪門”,那不是偶然,是體系的力量。

而我們呢?
職業隊高高在上,青訓靠挖人,選材靠關系,草根球員再拼命也難出頭。直到蘇超出現,才第一次讓普通人站上萬人大場,讓職業球員主動來踢業余比賽保持狀態。
這不正是打通斷層的希望嗎?
孫繼海作為留洋名將,本該是橋梁,卻成了壁壘。他忘了,自己當年也是從大連少年隊一步步踢出來的。如果沒有基層土壤,哪來的職業高峰?
現在倒好,高峰塌了,土壤剛冒芽,他卻說:“這土不行,只能種花。”

別忘了,日本足球強,不是靠幾個留洋球員,而是80多萬注冊球員的龐大基礎。
我們才多少?職業加業余,注冊球員還不到人家零頭。這時候,任何一個能激發大眾踢球熱情的賽事,都該被珍惜,而不是被貶低。
蘇超的意義,遠不止文旅。
它證明了中國人依然愛足球;它告訴孩子們,踢球不只為出名,更為熱愛;它讓城市有了自己的英雄,讓周末有了期待。這才是足球該有的樣子。

真正的“競技體育”,不該是空中樓閣。它必須扎根于千萬人的奔跑與汗水。當職業足球還在自欺欺人時,蘇超已經用6萬人的吶喊,給出了最響亮的回答。
孫繼海,你可以說它水平不高,但別輕易說它“只能”。
因為在這個足球荒漠的時代,能讓人們重新走進球場的,就是希望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