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年10月25日 07:07
擊藍字 關注我們
譚浩俊
文章首發于“譚浩俊”,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后臺留言
前國腳孫繼海在騰訊視頻10月23日足球日報播放的訪談節目《從何說起》中,面對記者“你會看球嗎,有關注到蘇超嗎”時表示,“我肯定看球啊,有時候還會參與解說。一般會看些五大聯賽,也會關注咱們小朋友的比賽,還有就是各國國家隊的比賽。蘇超我倒是知道,但完全沒關注過。那天我看電視,央5正好在轉播蘇超,我瞅了一眼就換臺了。”

作為曾經的國足隊員,面對火爆的蘇超,而且是央視五套直播,竟然公開說瞅了一眼就換臺,太沒有格局了。國家隊被人家踢得滿地找牙,從未真正從亞洲出線(米盧時代,也只是因為日韓聯辦,少了兩個強勁對手,否則,也出不了線),很多時候,連小組賽也出不了,還一副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的樣子,竟然瞧不起蘇超。
孫繼海此舉,就好比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明明已經落魄到連茴香豆都吃不起,書也要去偷,還要裝出知識分子的窮酸樣,一副怎么能說我“窮”說我“偷”呢?殊不知,中國男足也與孔乙己差不多了,作為曾經的國足隊員,竟然還要裝出國足多么厲害的樣子,怎就不怕別人笑破肚皮。
當記者追問,地方球市很火,你是什么感受時,孫繼海表示,大家還是喜歡足球,足球還是世界第一大運動。
只是,中國球迷,還有多少真正喜歡男足呢?男足給中國球迷,帶來的痛苦多還是歡樂多呢?帶來的失望多還是希望多呢?球迷喜歡足球,真的只是足球而已嗎?
顯然,孫繼海對足球的理解太狹隘、太膚淺、太沒有文化內涵了。但凡有一點文化內涵,一定不會如此認識足球,也不會在國足表現一年不如一年的情況下,還在為國足護頭,把國足看得有多么高大。這也難怪,中國足球為什么踢不出良好表現的原因了。原來,國足隊員對足球的理解會如此膚淺而狹隘。

而當記者提出,那大家就說中國足球還不如搞搞群眾運動,還能帶動文旅呢
孫繼海更是說,是,那也只能帶動文旅,是不是。
為了證明自己的話是對的,孫繼海還振振有詞地表示,這個國家的體育強,國家就強,這是無煙的戰場,是國力的象征與體現。每一次在奧運會賽場上,當國旗冉冉升起,作為中國人,誰能不感到驕傲呢?這便是體育的意義所在,我們不能僅僅著眼于運動成績。當然足球這項目,我們依靠運動成績確實不太能夠讓國旗升起,但這其實(跟草根體育)是不一樣的。
看得出來,孫繼海在唱了一段體育重要的高調后,也知道男足帶給中國球迷的是什么,知道男足從未能夠讓國旗升起在重大比賽的上空,于是,又說足球與草根體育不一樣。
我們不禁要問,在孫繼海眼里,難道女排是“草根體育”嗎?乒乓球是“草根體育”嗎?體操、跳水、游泳、羽毛球、舉重等,都能經常讓國旗升起的運動項目,都是“草根體育”嗎?只有足球才是最高大上的體育項目嗎?
好,就算足球才是真正的高大上,那你們拿出比賽成績來呀,讓中國球迷自豪一次啊。沒有這個本領,還要打嘴仗,心理真的夠強大的。

只能說,孫繼海作為曾經的國足隊員,對足球的理解和認識,還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沒有真正感受到,足球早已不是“球”,而是文化,是文化與足球的結合體,是足球與市場的高度融合。
事實也是,哪個足球強國,不是把足球與文化緊密結合起來的,不是把足球真正融入市場的。如果只是11個人在場上跑來跑去,誰會關注。如果不是因為有文化做支撐,有市場做保障,足球還玩得下去嗎?需要成立什么俱樂部嗎?
成立足球俱樂部,可不主要是為球迷提供看球服務,而是為了市場、為了廣告效應、為了掙錢。不然,憑什么花費巨額資金成立俱樂部。沒有俱樂部,沒有市場,沒有廣告效應,沒有文化內涵,足球真的會成為第一大體育運動嗎?
論實力,蘇超確實還不強;論影響,國足、中超、中甲能夠產生如此效應嗎?足球與文旅的結合,拉動消費、拉動市場、拉動經濟、拉動球迷的熱情,難道不正是足球所需要的嗎?孫繼海憑什么看不起蘇超呢?如果每個地方的足球,每個俱樂部都能把足球搞成蘇超這樣,難道還愁中國足球水平不提高嗎?至少,在蘇超賽場,“干凈”二字是中超、中甲等所不能比的,其產生的市場效應、文化效應、旅游影響,就更是中超、中甲等所不能比的了。

必須正視的一個現實是,蘇超演繹的是“干凈足球”“文旅足球”“群眾足球”“市場足球”,是真正的足球,孫繼海看不到這些,就只能說,孫繼海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文化修養太差。
今日頭條 | 搜狐 | 一點資訊 |
新浪頭條 | 大魚號 | 雪球 |
百家號 | 東方財富 | 智云平臺 |
京東金融 | 小紅書
作者|譚浩俊
微信|thj19881007
微博|譚浩俊微財經
視頻號I坦然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