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年10月17日 17:16
每年假期,眾多NBA運動員會訪問中國舉辦相關活動。這些深受中國球迷喜愛的知名球員,在中國獲得大量鮮花與歡呼,收獲巨大名聲和財富。但是,短暫的喧囂散去之后,這些球員的訪華之旅,究竟給中國籃球留下了哪些實際價值?
中國行,球星名利雙收
NBA球星訪問中國的活動最早出現在2004年,那一年,“飛人”喬丹首次踏上這片土地,即便他的行程只有66小時33分鐘,但在他出現的每一個地方,都引來了大批熱情追隨的球迷,他們為之展現出極大的狂熱。
自那時起,中國慢慢轉變為眾多NBA運動員最偏愛的旅行目的地,無論訪問的頻繁程度、出行回數,或是參與者的身份地位,都明顯超過其他地區。到目前為止,今年在中國舉辦活動的明星已經多達二十位。這些人當中,既有像科比、詹姆斯這樣的頂尖選手,也有諸如蘭德里、喬治·希爾這類中等水平的運動員。他們的行蹤遍布各地,既有首都、國際大都會、南方都會這類繁華都市,也有地方性城市。
外國運動員訪問中國時,都會吸引一批支持者。每當他們到訪,粉絲們就穿著相同的服裝,紛紛前往。兩天前,庫里來到北京,武漢的胡凱想見到偶像,清晨就坐高鐵去北京,他上車時正好遇到早高峰。路上車流擁堵,他提前下車,快速跑了兩個公里才到火車站,幾乎趕不上車。
“中國行”屬于商業范疇,這是NBA圈內的一種說法,也是眾多運動員的普遍認知。據悉,NBA運動員參與中國相關活動時,獲得的報酬常常達到數百萬元人民幣。有消息透露,喬丹初次訪華期間,搭乘了耐克企業的專用飛機,身邊有十名安保人員隨行,其日常餐食的花費高達五千美元。
NBA的做法值得借鑒
追隨者見到了心儀的人物,運動員賺取了豐厚的報酬,表面上看是互利的好事。但是,深入探究,NBA明星的訪華活動,消耗了大量的金錢,好像并未對中國籃球產生什么積極影響。
十多年以前,姚明加入NBA,讓休斯敦火箭隊吸引了很多中國球迷,NBA對中國球迷特別是年輕球迷的影響力持續擴大。NBA的成就或許能給CBA提供一些借鑒。從比賽層次來說,球員們精妙的運球和激烈的扣籃,確實比國內的CBA更能吸引觀眾,精湛的技藝讓他們成為備受仰慕的人物。
與本土聯賽相比,NBA更加擅長自我宣傳和策劃吸引眼球的環節。曾經,“誰會是喬丹的接班人”這個問題引發廣泛討論,艾弗森、卡特、科比、麥迪因此受到矚目。新星不斷出現,持續的討論,促使眾多人士開始關注美國職業籃球賽事。每年圣誕節期間舉辦的籃球賽事已成為職業聯賽的獨特標志,相關安排都經過周密策劃,精彩紛呈,有時是往昔功勛球員重返曾經效力的球隊,有時是宿敵再度交鋒,這類充滿吸引力的對決為聯賽注入了更多活力。
NBA的標語是“Here ”(見證奇跡之所),NBA總在不停地推廣充滿“美國夢”的奮斗經歷。“林瘋狂”的爆紅就是一個案例:2012年,華裔球員林書豪從籍籍無名的底層角色轉變為備受矚目的大人物。歷經磨難,終獲成功,“林瘋狂”一度成為美國乃至世界廣為傳頌的榜樣。
世界各地的籃球明星來到中國,根本原因在于國內龐大的籃球愛好者群體;NBA將先進的技術手段,吸引眼球的表演形式,以及精彩紛呈的賽事故事有機結合,或許能為國內聯賽帶來啟示——幫助其提高競技水準,培養本土優秀運動員,進一步擴大賽事影響力。